玉簪记
秋江一望泪潸潸,
怕向那孤篷看也。
这别离中生出一种苦难言,
恨拆散在霎时间。
明高濂所作《玉簪记》脱胎于关汉卿《萱草堂玉簪记》及明杂剧《张于湖误宿女贞观》,写的是宋代书生潘必正与女道士陈妙常的恋爱故事。潘必正与陈娇常曾指腹为婚,十六年后金兵南侵,陈与母亲失散,避入金陵女贞观带发修行,道号妙常。潘必正归故里,借寓姑母之女贞观内,经历茶叙、抚琴、问病、题诗一系列事件后,二人心意相通。后潘必正赴京应试,及第授官后与陈妙常成婚,陈亦与其母团圆。
《追别》一折写的是姑母监送潘必正至江关上船,不准其与妙常话别。妙常私雇小舟、秋江追别,追及之时互赠玉簪、扇坠以表同心。该出剧后在舞台上改作《秋江》。由于女贞观地处金陵,潘必正离观向临安(今杭州)赴试,此处的“秋江”很可能是长江,由此通往京杭大运河;另一种可能性乃“秋江”为石臼湖,经由太湖到今杭州,这条水路便是伍子胥曾主持开凿的胥溪。
作为昆剧舞台上“三别戏”之一,《秋江》是一折的生旦对手戏。早年《秋江》以坐唱为主,身段简单。
小全本《玉簪记》是江苏省昆剧院的经典剧目,所谓小全本即是舞台上常演的《琴挑问病》《偷诗》《秋江》四折连缀。《琴挑》《问病》《偷诗》三折正是潘、陈二人感情不断升温的过程,最后以《秋江》结尾收束全剧,意味深长、意蕴悠远。这几折折子戏可谓常演不衰,小全本后由省昆剧院青年演员单雯、施夏明所传承,单雯玲珑秀美、娇俏动人,施夏明嗓音清亮、扮相俊秀,二人配合默契,可谓是舞台上的金童玉女。
除昆剧以外,川剧高腔《秋江》也极负盛名。川剧中的《秋江》与昆剧不同,将“秋江追舟”从“追别相送”中独立出来,仅陈妙常和老艄公两个角色,着重刻画二人渡船的情境,喜剧性十足,京剧《秋江》是由川剧中改编而来。除此之外,其他很多剧种亦有相同题材的剧目,如淮剧《秋江》、淮红戏《陈妙常追舟》等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