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屯溪区文化馆!今天是
新闻中心
· 延期公告!水幕激光秀因天气原因延期至21日!
· “屯”点时间,“昱”见夏天|预告!“昱”见艺
· 出门必看!部分道路将交通管制!
· 屯溪区文化馆文化志愿者培训计划
· 屯溪区文化馆文化志愿者招募方案
· 屯溪区文化馆公开招聘考察人员名单公示
· 2016年屯溪区文化馆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成
 
馆内要闻 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馆内要闻
【线上活动】书画欣赏——“扬州八怪”郑燮篇
来源 : | 浏览量: 640| 发布时间: 2024-07-09

 

郑燮,字克柔,号板桥,扬州府属兴化县人,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,卒于乾隆三十年(1765年)。家贫,幼年失母,赖乳母教养。雍正十年(1732年)中举,乾隆元年(1736年)中进士,乾隆七年( 1742年)出任山东范县县令,十一年(1746年)调任潍县。

在任时,值山东大饥荒,“人相食”,郑燮从多方面想办法进行赈灾工作,表现出他对灾民的关心及他的治事才能。但是,他的这些举动,却触犯了一部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,因而被罢了官。据说当他离职时,只有三条毛驴,一只是他自己乘坐的,一只驮着他的书籍和阮琴,一只是他仆人乘坐为前导,真可谓两袖清风,因而赢得了“三绝诗书画,一官归去来”的美誉。罢官后,他便回到了扬州,过着卖画为生的生活。

 

竹石图 郑燮

 

郑燮在“扬州八怪”里,是思想最活跃的一个人物。

他的诗词作得很好,在当时就为人所推重。其特点是明白流畅,摆脱了清初一些人的诗词专讲神韵格调的束缚,因而在反映生活方面,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。如《私刑恶》《悍吏》《逃荒行》《还家行》《孤儿行》等篇,可以看出他对现实生活的关心,和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,这就使得他在清代文人的诗歌创作上占有一定的地位。

 

六分半书怀素自序中堂 郑燮


郑變的书法,以画法入笔,折中行书和隶书,创造出一种他自称为“六分半书”的书体,纵横错落,飘洒有致,形象鲜明。

在绘画上,郑燮专长于画兰、竹、石,偶亦写梅花及其他。他的笔法,直接取法于石涛,又从徐渭、高其佩等人处得其笔意。他主张向古人学习,应当“学一半,撇一半”“师其意不在迹象间”。就是说,对待古人遗产,不能不学,但不能死学,这种态度,无疑是十分正确的。在创作方法上,他提出“眼中之竹”“、胸中之竹”、“手中之竹”三阶段论。

竹菊图卷(部分) 郑燮

“眼中之竹”是自然实景,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,“胸中之竹”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“手中之竹”是艺术创作的实现。他强调这三种竹是不同的,这不只是说明艺术创作的源于生活,更重要的是要不同于生活。这一创作方法,是很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。在这一创作方法中,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,他针对文同、苏轼提出的“胸有成竹”别创“胸无成竹”说。他的“胸无成竹”说与文、苏“胸有成竹”说,在根本上是不矛盾的。

 

竹菊图卷(部分) 郑燮

郑變注重的是,在创作之前,构思要与熟练的技巧高度结合。他把这一创作方法描画成“如雷霆霹雳、草木怒生,莫知其然而然”。他的这种方法的提出,是与写意画落墨在生宣纸上有关,这与宋人所使用的工具不同,因而要求也就不同。郑變在绘画和文学上所提出的其他方面的言论,如说:“若王摩诘(维)、赵子昂(孟頫)辈,不过唐、宋间两画师耳!试看其平生诗文,可曾一句道着民间痛痒?”“凡吾画兰画竹画石,用以慰天下之劳人,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”等等。

这些提法,在当时来说,是非常大胆而高出于一般人之上的。因而在他的作品中,表现得能够关心现实,同情人民,把文人画的思想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,这是难能可贵的。

来源:叽啾书画艺术院

上一篇:【线上活动】篆刻展投展心得
下一篇:【线上活动】书画欣赏——王俊隆篇

网站首页 | 本馆介绍 | 意见反馈 | 联系方式 | 后台管理     您是到访的第162545位用户!
屯溪区文化版版权所有 | 地址: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 | 电话:0559-2153113 邮箱:hstxwhg@163.com
皖ICP备2020018573号-1 部分图片、文字来源于网络,如若侵权,请联系本网删除。| 技术支持:黄山时亿网络